聚氨酯保溫管是一種廣泛應用于集中供熱、制冷、石油輸送等領域的管道系統,它憑借z越的保溫性能和可靠的結構設計,成為現代管道工程中的理想選擇。
聚氨酯保溫管通常由工作鋼管、聚氨酯保溫層和聚乙烯外護管三部分組成。工作鋼管負責輸送介質,如熱水、蒸汽或石油等,可根據不同需求選用無縫鋼管、螺旋鋼管等。中間的聚氨酯保溫層是核心部分,它通過高壓發泡工藝,在鋼管與外護管之間形成均勻、密實的泡沫結構。聚氨酯具有極低的導熱系數,能有效阻止熱量傳遞,大大降低熱損失,相比傳統保溫材料,節能效果可達30%-50%。
一、搬運與裝卸操作
工具選擇
必須使用寬吊帶(帶寬≥10cm)、專用叉車或吊裝架,禁止用鋼絲繩、鐵鏈直接捆綁外護管(聚乙烯外護管易被尖銳金屬勒傷、劃破)。
短途搬運時,若需滾動管材,需在平整地面進行,且滾動方向與管材軸線一致,避免橫向滾動導致保溫層與工作鋼管脫離。
受力要點
吊裝時,吊帶需對稱分布在管材兩端(距管口約1/4長度處),確保受力均勻,防止管材彎曲變形(尤其是長距離管材,單點受力易導致保溫層開裂)。
禁止將管材從高處拋擲或野蠻裝卸,落地時需緩慢輕放,接觸地面處需墊軟質緩沖物(如橡膠墊、木板)。
異形件處理
帶法蘭、彎頭的聚氨酯保溫管,搬運時需單獨固定法蘭部位,避免法蘭碰撞損壞保溫層;彎頭處需用專用支架支撐,防止受力變形。
二、切割操作(針對現場調整長度)
工具與環境
使用專用切割設備(如無齒鋸、等離子切割機),切割前清理管材表面雜物,避免雜質進入保溫層。
切割時需將管材固定在專用支架上,確保切口平整,禁止在未固定狀態下切割(易導致切口歪斜,影響后續連接)。
切割后處理
切割后立即清理切口處的碎屑(尤其是工作鋼管的金屬碎屑,避免劃傷外護管),并用專用密封材料(如聚氨酯發泡填縫劑)封堵保溫層切口,防止水分、灰塵進入。
若工作鋼管裸露,需及時涂刷防銹漆(如環氧富鋅底漆),避免切割面銹蝕。
三、連接與安裝操作
接口處理
管道連接前,檢查工作鋼管接口(如焊接端、法蘭面)是否有銹蝕、油污,需用砂紙打磨除銹,并用干凈抹布擦拭干凈。
若采用焊接連接,焊接時需對外護管進行防護:在距接口10-15cm處包裹防火隔熱材料(如石棉布),防止焊接高溫烤焦聚乙烯外護管或聚氨酯保溫層(聚乙烯熔點約110℃,聚氨酯遇高溫易燃燒)。
法蘭連接注意事項
法蘭對接時,確保密封面平整,墊片選擇與介質匹配的材質(如耐溫、耐腐墊片),螺栓均勻擰緊(避免單側受力導致法蘭歪斜,擠壓保溫層)。
法蘭連接后,在法蘭外側包裹保溫套(與原保溫層材質一致),并用密封膠帶密封接口,保證整體保溫性能。
安裝固定
管道支架需與工作鋼管接觸(而非外護管),支架與鋼管之間墊防腐墊(如氯丁橡膠墊),防止金屬支架磨損鋼管或產生電化學腐蝕。
安裝時保持管道平直,坡度符合設計要求,避免強行彎曲管材(聚氨酯保溫層剛性較強,過度彎曲易開裂)。
四、施工環境與安全規范
防火要求
聚氨酯保溫層和聚乙烯外護管均屬易燃材料,施工區域需嚴禁明火,遠離焊接、切割等動火作業點(至少保持5m以上距離),必要時設置防火隔離帶。
現場需配備滅火器材(如干粉滅火器、二氧化碳滅火器),若不慎引燃,禁止用水直接撲救(聚氨酯燃燒時用水會導致火勢蔓延),應使用干粉或泡沫滅火器。
環境防護
避免在雨天或潮濕環境下進行接口處理,若必須施工,需搭建防雨棚,確保接口干燥(水分會降低聚氨酯保溫層的閉孔率,影響保溫效果)。
切割、打磨產生的碎屑需及時清理,避免聚乙烯碎屑被風吹散造成環境污染。
五、后期檢查與維護
安裝后檢查
安裝完成后,檢查外護管是否有破損、劃傷,保溫層接口是否密封完好,工作鋼管焊接處是否有滲漏(打壓試驗時重點監測)。
對破損的外護管,用專用PE焊條焊接修補;對密封不良的接口,重新填充聚氨酯發泡劑并密封。
日常維護
定期巡檢管道表面,若發現外護管老化(如開裂、變色),及時更換受損段;若工作鋼管出現銹蝕(如接口處),清理后補刷防銹漆。
避免在管道附近堆放重物或進行挖掘作業,防止外力擠壓導致管材變形或外護管破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