聚氨酯保溫管是一種廣泛應用于集中供熱、制冷、石油輸送等領域的管道系統,它憑借z越的保溫性能和可靠的結構設計,成為現代管道工程中的理想選擇。
聚氨酯保溫管通常由工作鋼管、聚氨酯保溫層和聚乙烯外護管三部分組成。工作鋼管負責輸送介質,如熱水、蒸汽或石油等,可根據不同需求選用無縫鋼管、螺旋鋼管等。中間的聚氨酯保溫層是核心部分,它通過高壓發泡工藝,在鋼管與外護管之間形成均勻、密實的泡沫結構。聚氨酯具有極低的導熱系數,能有效阻止熱量傳遞,大大降低熱損失,相比傳統保溫材料,節能效果可達30%-50%。
聚氨酯保溫管是由工作鋼管、聚氨酯保溫層、聚乙烯外護管等組成的復合管材,其保存需兼顧防止保溫層損壞、避免外護管老化、防止金屬部件銹蝕等核心需求,具體保存方法如下:
一、儲存環境要求
場地選擇
優先選擇室內倉庫儲存,避免露天暴曬、雨淋或冰雪直接侵蝕。若需露天存放,必須搭建遮陽防雨棚(棚頂高度需高于管材堆垛,避免積水滴落在管材上),且地面需平整、硬化(如水泥地),防止地面潮氣或雜質滲透。
遠離熱源(如鍋爐、火堆)和明火,聚氨酯保溫層屬易燃材料,需避免高溫環境(環境溫度建議不超過40℃),同時遠離焊接、切割等動火作業區域。
遠離腐蝕性物質(如酸堿溶液、化工原料),防止外護管(聚乙烯)或工作鋼管被腐蝕。
地面處理
儲存前清理場地,去除尖銳雜物(如石塊、金屬碎屑),避免劃傷外護管。
可在地面鋪設墊木、橡膠板或PE膜,將管材與地面隔離,防止地面潮氣導致工作鋼管銹蝕,同時避免外護管直接接觸地面磨損。
二、堆放規范
堆垛方式
采用水平堆放,管材需平直放置,避免傾斜或彎曲(尤其是長距離管材,防止因重力導致變形)。
堆垛高度不宜過高:直徑≤200mm的管材,堆垛高度建議不超過3層;直徑>200mm的管材,堆垛高度不超過2層。若使用貨架存放,需確保貨架承重能力匹配管材重量,且每層貨架均鋪設緩沖墊(如橡膠墊)。
不同規格、型號的管材需分開堆放,并做好標識(如標簽注明管徑、長度、生產日期),避免混淆。
避免擠壓變形
堆垛時,上下層管材需對齊,確保受力均勻,禁止在堆垛側面放置重物,防止管材滾落或變形。
對于帶法蘭、彎頭的異形聚氨酯保溫管,需單獨存放,避免法蘭等金屬部件擠壓保溫層或外護管。
三、防護措施
外護管保護
聚乙烯外護管易受尖銳物體劃傷或紫外線老化,儲存時需保持管材表面的保護膜(若有)完好,未去除保護膜的管材避免長期暴露在陽光下(紫外線會加速聚乙烯老化,導致外護管開裂)。
搬運或堆放時,禁止用鋼絲繩直接捆綁外護管,需使用寬吊帶或專用夾具,接觸部位墊軟布,防止外護管被勒傷。
保溫層與工作鋼管防護
檢查管材兩端是否密封(通常用塑料端蓋或密封膜封堵),確保密封完好,防止雨水、灰塵進入保溫層(聚氨酯吸水后會降低保溫性能)或工作鋼管內部(導致銹蝕)。
若發現端蓋脫落,需及時重新封堵;對于切割后的管材(未安裝的),需用防水密封材料(如密封膠帶)封閉端口。
金屬部件防銹
工作鋼管(尤其是裸露的接口、法蘭等金屬部分)若未做防腐處理,需定期檢查,若發現銹蝕跡象,可涂刷防銹漆(如環氧底漆)保護。
法蘭等連接部件需涂抹防銹油,并用塑料膜包裹,防止氧化生銹。
四、儲存期限與定期檢查
儲存期限
聚氨酯保溫管的最佳儲存期限為6個月內,長期儲存(超過1年)可能導致外護管老化、保溫層性能下降(如閉孔率降低)。若需長期存放,需加強防護措施(如全封閉覆蓋、定期檢查)。
定期檢查
每周檢查一次堆放情況:是否有管材傾斜、變形,外護管是否有破損、劃傷,端蓋是否脫落。
雨季或潮濕環境下,增加檢查頻率(每3天一次),重點查看是否有積水滲入堆垛,保溫層是否受潮(可通過觸摸外護管是否發軟、有異味判斷)。
發現問題及時處理:如修補外護管破損處(用專用PE焊條焊接)、更換脫落的端蓋、調整堆垛平整度等。
五、搬運與取用注意事項
搬運時需使用專用吊裝工具(如吊帶、叉車),禁止直接拖拽管材(避免外護管磨損),吊裝點需均勻受力,防止管材彎曲。
取用管材時遵循“先進先出”原則,優先使用較早生產的管材,減少長期儲存導致的性能衰減。